另類教育指的是和主流體制不同的教育:例如另類學校、在家自學、學徒制和社會教育。而另類學校的教育不同之處是仍然在學校當中進行,且多半是以一個明確的教育理念為基礎,所以又稱為理念教育;雖然多數另類教育學校是由私人或法人經營,但並非全都如此,公立另類學校、公辦民營學校都是公民合作的例子。對體制教育的意義:另類學校提供了學生主流學校之外的其他選擇。
另類學校在學制、生活方面都和主流學校不同,它們之間的個別差異很大,且另類學校對主流體制教育有產生刺激、借鏡的功能,能夠對僵化體制教育產生衝擊,讓僵化的教育體制有所改變;例如主流教育中是以升學為導向,往往都以分數來評量學生,但對於另類教育來說,則不以分數為導向,讓孩子有更自由、創意的發展,以台灣來說,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就參考了許多像是雅歌小學、種籽學苑的作法和精神。
對家長和學生而言:在民主國家的人權概念中,父母有權選擇子女所受的教育,不受單一教育體系的限制。
政府資源:面對另類學校,政府宜視其為促進教育改革的實驗學校而給予補助。
在丹麥實行的學券制度中(這是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提倡的一種資助制度,主要目的在於維持政府對教育的津貼,同時亦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從而提升教育的制度),每位學生都可獲得定額的教育經費補助,不論身在何所學校或在在家自學,彈性最高。在台灣和香港,另類學校大都被政府視為私立學校或體制外的學校,不易取得補助,但台灣有通過公辦民營法,使另類學校能有自己的學籍和一定程序的政府資源。
原來國中上學可以不穿制服!?成績差不算壞學生!?不專心的人可以學習!?火爆浪子經訓練也有出頭天!?一所不用考試的學校,可能嗎!?讓學校本身成為學習動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