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蔓婷
學生安靜的坐在講台下專心聽台上老師教課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課堂上的風氣是老師教課,但專心聽的學生少之又少,真正吸收課堂精華的學生也不多。現在的教育不再是老師主導一切,學生才是教室中的主角。10月中旬,天星學園邀請劉忠岳老師舉辦教師研習會,幫助每個老師透過遊戲化教育讓自己的課堂變有趣,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激發個人學習的動力。
遊戲化帶來新的理念
在這次的教師研習中,桌遊老師劉忠岳帶給大家一個新的教育思維「遊戲化」學習。遊戲化的意思就是把遊戲機制加入與遊戲無關的事務中,以增強使用者的參與度。在遊戲化學習中有個基礎元素就是“樂趣理論”,樂趣理論其實不難懂,就是在日常事務中加入樂趣,讓人願意參與。
例如 : 在捷運高雄車站中,將樓梯改造為鋼琴樓梯,每走一個階梯就會發出一個旋律,一天統計下來,走樓梯的人比搭手扶梯的民眾多。研究也指出樂趣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原本喜歡搭手扶梯的人,因著樓梯增添了樂趣則改爬樓梯。
對於我們在課堂上的經營,若較沉悶的課程增添了樂趣在其中,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
遊戲化學習成功關鍵
一個成功的遊戲化學習不單是將樂趣元素放在其中,也需特過遊戲機制,例如:集點數、成就戰績獎章、關卡挑戰、層級排行,額外獎勵等等來幫助一個遊戲更精彩,其實這些遊戲機制在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見,例如超商集點、滿額送好禮等等。這些遊戲機制放在遊戲中是加分的,但放在生活裡漸漸就失去了它的功效。
為什麼會不好玩呢? 原因在不論我們思想設計教案或活動時,我們是用線性思考模式給學生,將自己從原先的學習模式,一成不變的套用在學生身上,然後希望達到同樣的效果。在遊戲化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設計遊戲機制時,要取得與學生的熟悉感和關係,讓人有內在動機想要得到老師教導的內容或是知識。若失去了內在動機,只剩外在動機時,會因為活動或行為減弱漸漸失去積極的動力。
學習力從被動到主動
研習會中劉忠岳老師也實際帶大家玩了一款「歐洲民族大遷徒」以歐洲歷史為主軸的桌上遊戲。讓每個老師分組進行遊戲,選擇歷史人物查相關背景資料,接著競標主題,各組針對分配到的歷史人物整理相關背景重點,在輪流上台報告,過程中都有各組指定的秘密評審,評比各組報告的分數。組別分數最高者,獲得勝利。
透過桌上遊戲,把歐洲歷史融入其中,想要獲得勝利有精彩的報告就需要團隊合作齊心的查歷史資料,經由遊戲的設計參與者就需要了解背景,且統整重點。
大家玩過一回遊戲後對西洋歷史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較沉默的歷史課因著遊戲化的教學模式,學生漸漸從被動搜查資料到主動上網搜尋,並積極彙整重點上台報告。遊戲化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遊戲化關鍵"設計思維"
忠岳老師說:遊戲化教學最重要的在設計者的設計思維。要讓學生達到目標時,需要觀察學生有哪些學習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去設計遊戲,經由遊戲化的設計,讓這些學習行為被修正。例如: 「歐洲民族大遷徒」這款桌遊裡有秘密評審這角色,其目的是考量報告互評的公平客觀性,秘密評審就是避免產生同儕的影響或不客觀的評價。這就是設計思維中,設計者需設想到的問題。
最後劉忠岳老師用蛋糕與糖霜的比喻,來看遊戲化學習:
「當我們要為教育或教案推動遊戲化時,可以想成那是蛋糕上的糖霜。如果裡面的蛋糕沒有味道或是做不好,再多的糖霜也無濟於事。重點是兩者要相輔相成,美味的蛋糕最上層妝點誘人的糖霜。」。
“遊戲化”這個新的教學思維進入老師的腦中後,帶給老師們很多新的衝擊,在場的老師當場回饋,若自己的教學科目帶入遊戲化時,整堂課就不再是自己主講,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人翁,對知識不再是被動的學習,反是積極的想知道解答。遊戲化帶入課堂中,不是在教室玩遊戲,而是與教育結合,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學生的內心渴望想學習,達到翻轉教育學習共同體的核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