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季刊》對症下藥

       對症下藥,比喻針對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出自《三國志・華陀傳》和《論語・先進》。

       東漢名醫華佗,面對官吏倪尋李延都感到頭疼發熱的病情後,給前者開了瀉藥,後者開了發汗藥。為什麼相同症狀卻用不同的藥?華佗說:「倪尋的病是由內傷引起的,李延是因為外部受涼而引起感冒。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他們回去後按藥方服藥,第二天病都好了。

       春秋時代的教育思想家孔子,聽學生子路問:「先生,聽到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孔子回應:「你該先向家裡的父親兄長請教後再做?」學生冉有問相同問題,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做!」公西華就問:「老師,為什麼給兩人不同的答覆呢?」孔子就說:「冉有做事退縮,要鼓勵鼓勵他;子路膽量大又衝動,所以要適度抑制他。」

       天行者家長或當事人常疑惑:過動症和自閉症是不是病?要不要吃藥?過動症全名是「注意力缺乏症候群」,它和自閉症在精神醫學中早已是正式的診斷,但到底算不算疾病,卻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至今議論紛紛,親子在吃藥與不吃藥之間擺盪。提醒:症狀在孩子身上,但主病因卻不在孩子!

       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環境侷促和遠離自然,台灣的小孩較沒地方跑跳,加上大人沒時間陪伴,也不敢放孩子出去,造成別國家的過動孩童有3-5%,台灣卻高達6-8%。過動症、自閉症、學障或情障,說是一種文明病也不過,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影響,加上加工食品和速食文化及塑化劑的雪上加霜。即使名醫華佗和至聖先師孔子若面對,不知要如何對症下藥?!

       天星學園不做台北市教育局實驗班的委辦,但仍積極籌辦寒假冬令營和暑假夏令營,以及親子成長專業課程,並努力另類教育獨立中學這項使命!第一線上工作者面臨要「對症下藥」時特別小心。協會邀請長期經營「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社群部落格的花媽卓慧珠開課,以過來人身分,陪伴家長們建立基本功—正向陪伴孩子的五堂實作課。

       無獨有偶,知名教養家和作家盧蘇偉,走過艱辛的成長路程,智商只有七十,讀過國中啟智班,念高職,花了七年考了五次大學,二十五歲才因退伍軍人身份加分考上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五十歲才讀博士班,他的生命創造了教育的奇蹟。而他的教養的藥方和我們叮嚀特殊家長的幾乎一致。

     「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別用過時方法教出刺蝟少年」,書中疾呼:沒有刺蝟少年,只有沒被了解、被真正愛過的孩子!「爸媽」人人熟悉卻是最難執行的角色,沒有一定劇本可以照做、精準無誤地教出我們要的孩子。觀念和想法的改變,需要「學習」;正面態度和習慣的改變,需要重覆「練習」。

      對症下藥,不論對自己或孩子,背後是無盡的信心和愛!  
                           

天行者全人關懷協會執行長 宋 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