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季刊》親子攝影進階活動

文 益茵

       2016上半年親子樂活園的親子攝影及生態探索,在大小朋友們意猶未盡的創意驚喜下圓滿結束。延續學員參與親子攝影活動的熱情,漢斯老師下半年再度帶領特殊兒親子一同發揮創意與美感,按下手中快門。

攝影基礎回顧
基本技巧:攜帶和使用相機時儘量將相機的帶子綁在手上,不怕掉落又方便拍照。使用手機時用雙手,一手扶穩,另一手按拍照鍵,避免手震影響拍照的清晰度。

拍照構圖:就是把拍照的重點放在對的地方。相機功能中九宮格線,又稱井字構圖法黃金分割比例也就是在「井」字四個交叉的某一個點上突出主體,這樣的構圖畫面會給人最完美的視覺效果。

調整焦距:使用相機放大和縮小功能,拍照者前進或後退,以及調整相機角度(如直立與橫放差別-直立強調拍照主體,而橫放提供背景訊息),嘗試多元的取景。

       期許親子們掌握簡單的相機操作,將觀察落實生活中,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框架,培養新的生活態度-懂得欣賞、珍惜與分享。

外拍攝影-臺北自來水園區
       外拍時連續多天陰雨綿綿,大夥兒集合出發後,天氣馬上放晴~漢斯老師真不是吹嘘:「我的外拍課,沒有雨天備案!」臺北自來水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首先被吸引來到市定三級古蹟的自來水博物館,外型仿古希臘神殿,弧形曲線等距排列,帶我們走進古典優雅的時光迴廊。

       親子們紛紛拿起相機,老師現場教導拍攝建築及廻廊的技巧~瞥見陽光灑落廻廊,孩子們專注取景的身影,有種莫名的感動。沿著園區多個主題區,老師設計了多個攝影遊戲鼓勵孩子觀察-尋覓-探索,親子們的驚喜聲不絕於耳!

遊戲1 尋找花魚蟹:找找看藏匿在水池波紋中的花朵、魚及螃蟹,它們在那裏呢?
遊戲2 尋找鬼臉:自來水博物館內的抽水機房,裏面有許多神秘的臉,等待被發現。
遊戲3 誰的圓圈最多:輸配水的管線錯置各處,内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圓圈,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驚喜。
遊戲4 低頭看腳邊:園區約5公頃的小觀音山蓄水池,完整保存低海拔的闊葉林相生態。步道的生機盎然,觀察到了嗎?

外拍構圖note
1.對稱 能讓人從畫面中感受到寂靜與平和。
2.黃金比例(亦稱井字構圖法)是構圖的入門心法。 在取景時將主體放在這四個點上,就可達到視覺強化目的,讓人一眼快速識別畫面焦點所在。
3.對角線/延伸 利用線條延伸出畫面安定感。
4.框景 用框取景,該構圖表現手法,就是以現場環境線條作為畫面框架,來讓影像達到聚焦目的,像是門框、車窗或者簡單線條組合等,都是不錯的襯托素材。

       結合攝影及觀察,激發主動探索人文之美,出遊不再是走馬看花,培養攝影眼,我們發現自來水博物館的新魅力。

家長回饋-活動中收穫最多的是~
「謝謝老師,讓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孩子用自己的視角找畫面,我也試著了解他在乎的東西。」
「和孩子一起學習,觀察身邊事物,因為孩子想像力極弱,學習觀察激發原本僵化的想像為活潑。」
「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教孩子的樂趣是我們常忽略的,謝謝老師的提醒。」
「從鏡頭裹看出來是不一樣的情境,因為可以讓孩子訓練專注力以及互動。」
「引導孩子觀察體會四周景物,這是隨時能做的。」
「不要設限,讓孩子自由發揮照相。」
「謝謝老師撥冗為這群孩子打開攝影之窗,交到同好。」

《課程》雙溪山野冒險體驗

文 益茵

“用繩索看見世界,傾聽樹的心跳,在溪水中接近自然”
       2017年三月協會親子樂活園推出「雙溪親子山野冒險體驗」,每月第一個周日,針對特殊兒親子,設計系列活動,由受過四位專業引導訓練的輔導員,加上協會四位夥伴,透過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的對話,幫助孩子了解自我、欣賞他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勇氣。激勵孩子勇於面對挑戰,訓練膽識及團隊合作能力,親子一起與大自然共舞!

時間:20173-6月,每月第一個週日下午1:30-4:30,共四次系列親子活動。
對象:國小1-6年級亞斯、自閉、過動特殊家長親子
地點:臺北市雙溪國小(教育部戶外探索學習示範學校)
費用:$5000/16對親子(含教練、場地、器材及保險費等)
報名:即日起開放報名,1/15(日)截止報名。報名時繳交訂金$1000以便預約教練和裝備,開課前兩週匯入尾款完成報名。人數未達12對親子將不開班一旦開班通知繳費無法退費

【活動內容】
3/5(日) 走繩
利用緊繃兩端點的繩索來進行繩索挑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挫折忍耐力、平衡感、肢體協調性與解決問題能力等。透過遊戲拉近彼此的距離,漸進調整團隊成員間的良性互動與溝通,培養孩子團體合作概念。(平衡感訓練)

4/2() 爬樹
利用綁在樹上的岩塊,在確保系統的支援下,親子學習永不放棄的挑戰精神,在一次次的努力嘗試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最終藉由完攀來增加自信。(眼到手到

5/7() 攀樹
攀樹課程帶親子與樹木接觸,訓練協調性,學會利用繩索及攀登器材,站在不同角度看世界,盡情的享受樹上的徐徐涼風,並懂得尊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重心轉換)

6/4() 溯溪
一雙手、一條繩,親子隊友一起勇渡深潭,溜滑梯跳水,在湍急河流中不斷前溯,過程中彼此互信互助,是最難忘的體驗。





       雙溪國小位於台北士林區大崙尾山腰處,以「體驗學習」為發展重點,善用獨特的自然野地和山林環境,打造一座山林教育奇蹟學校,榮獲教育部指定戶外探索標竿示範學校,到校遊學的國內外團體不斷,已成為校際及國際學生山林冒險體驗的學習中心。山野冒險體驗將於過程中創造親子共同回憶以增進彼此間凝聚力與歸屬感,提供感動的學習經驗,讓孩子培養勇氣之外,更相信自己的潛力。

翻轉教育從我們做起,一起來找回孩子學習的熱情

詳細說明請至天行者協會網站查詢  http://www.taipeiskywalker.tw

《活動》2017天行之愛 藝術展及義賣

文 編輯部

「只有用心看才能看清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943

時間:106225~316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部建國南路二段2311樓展示廳
主辦:天行者全人關懷協會
協辦:台北市東北扶輪社、長流美術館
承辦: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媒體藝術中心

       這裡,以愛為顏料,用畫來溝通,體會天行者天馬行空的藝術能量。畫作和攝影作品展出及義賣除了幫助天行者圓夢,也作為另類教育天星中學的教育和電影拍攝基金。88幅參展作品中,還將集結國畫大師陳牧雨師生及名人聯展!










一個人兩個故事,兩個人一個故事-
自閉症畫家 鍾華瑄



       夏卡爾曾說:「在我的內心世界裡,一切都是真實的,比眼睛所見的世界更真實。」讓我們在這裡,以愛為顏料,用畫來溝通,體會天馬行空的藝術能量。那些無法說出口的,別人無法理解的,都用「畫語」來展現,邀請天行者們提供作品參展,給自己一個發表與實現夢想的機會


主旨:為鼓勵天行者發揮創作專長,並推廣全民美育,特辦理此展覽。此影像展將集結天行者畫作、水墨名家陳牧雨文化推廣部及扶輪東美書畫班師生聯展和名人大師作品,以及長流美術館提供的藝術品。展覽除促進交流,並輔以義賣方式進行,所得將做為天行者實驗中學教育基金,及拍攝一個電影圓夢機會。

簡介:第一屆103年【天行之愛藝術展及義賣】在台北市議會一樓共展出118幅畫作,集結5位自閉兒參展,畫風殊異充滿各種奇想。除了水墨班學員外,陳牧雨老師指導的東美書畫班以及扶輪社之友也都提供畫作共襄盛舉。文化大學李天任校長捐出四幅作品,藝術家謝義錩柯衛光等人也捐畫積極響應,讓「天行之愛畫展」兼具愛心與收藏價值。


徵件時間:即日起至106131日(二)止
送畫時間:02/23(四)1000-1700建國南路二段606

報名資格:天行者作品不限主題,提供之作品件數最多3件。簡章報名表:請於「台北市天行者全人關懷協會」網站下載:http://www.taipeiskywalker.tw/

《季刊》網路新世代親子提早討論朋友關係

文 卓慧珠

       對一般的人來說,『朋友』一詞就很難定義了,更何況是有社交溝通障礙的輕度自閉亞斯柏格AS者。在此我要提醒,近年的社群網站,臉書、line等,改變了人類普遍對朋友的定義。若有人問您臉書上朋友是不是真朋友?您會怎麼回答


       曾經遇到小學四年級的AS小朋友,看到我很開心說:「我看過你的書,你就是花媽。」說完以後把他的媽媽爸爸還有姊姊的手機號碼抄給我,然後跟我要手機號碼,表示要開啟我們兩人之間的交友模式。我接著告訴他,對我來說朋友不是這樣開啟的。另一個AS的小學生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但我跟他說他的偶像吳沁婕是我的朋友時,他就願意把我當成他的朋友了。還有位讀國立科大的學生,他的語言治療師已教導他多年,有天這位治療師問他:「你覺得我是你的朋友嗎?」這個大孩子認真的回答:「我們不是酒肉朋友。」

       大約6年前,某網友在臉書上透露出自我傷害的信息,讓我很緊張打電話報警,當下尷尬的對話就出現了:「他叫什麼名字?」「ㄟ我不知道耶,他在網路上用的是別稱…」「你怎麼知道他要自殺?」,整整花了幾十分鐘才解決這個很尷尬的電話。幾分鐘後警察來找我了,又是一串很尷尬的對白, 我真的跟他不熟,可是我無從解釋為何他會選擇我求助,而我又確定他真的可能會自我傷害,並且已經陷自己於危險之中。

       但也因為後來警察回報我他的訊息,這一次救到人的經驗,讓我義無反顧繼續在之後接受這類的求助。後來我們附近的精神科醫師聽到我的無奈,就跟我說以後有類似的事情要報警的電話就透過她來打,可以讓我免於麻煩,會避免掉無謂的推測,能加速救人進行。但自從手機的流行讓社群網路更通達,報警之後的處理也就越來越複雜。


真朋友接納不同人士並不論斷,壞朋友不喜歡異類人士
 https://goo.gl/0hUHm

       有一次我知道某人自傷,但是他的真實姓名跟住在哪裡我幾乎都無法追溯,還好透過僅有的線索,找到他的醫生給我他家人的電話。「我是他爸爸。妳是他的誰?」「網友…」(對方一片靜默)「妳為什麼認識他,他為什麼會自殺?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解釋才好,我是他的網友,我關心他,我就是知道,但此時此地我彷彿是害他自殺的大壞人…。

       10分鐘之後又來了一通電話。「我是他媽媽。你是他的誰?你為什麼認識他?」看來這是一個夫妻離異的家庭,家庭關係很不好,所以要透過我才知道孩子的狀態。我跟他說我沒有很多時間可以解釋,請你打電話給你前夫。事情還沒結束,接下來又有人打電話說「我是他表姐,黃小明發生什麼事了?」 這次我很正式的拜託他們,不要再把我的手機號碼隨意給別人了,我真的沒辦法回答他們的問題,請他們等當事人清醒再問他本人。不過,這又是一次很棒的經驗。因為後來我確定這個在外地流浪的孩子,回到他的家庭了。

       在「網友」這個議題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跟亞斯孩子的對話,常常讓我哭笑不得。因為亞斯孩子主要的困難是對社會關係的理解困難,所以常會陷入雞同鴨講的狀態他們對我們之間的關係解讀常讓我瞠目結舌。有次我打電話給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孩子,我想介紹他一個工作,但他一聽名稱不是他要的當場就拒絕了我,於是我請他把電話轉給他的母親,想讓家長幫他判斷一下。他說:「好。」然後聽到聽筒傳來的聲音:「媽媽,我網友說要跟你講話。」孩子,一般人不會這樣介紹花媽好嗎?好歹也說有個知道亞斯伯格的阿姨,要跟你講話之類的~~~於是我在電話這頭大叫,跟你媽說:「有個很懂得亞斯伯格的人要跟你說話。」

       這孩子事後問我,明明就是網友為什麼不認為我們兩個是?我真得很難解釋清楚,雖然我解釋了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二十幾歲的人,遇到五十歲的中年網友,會覺得這網友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對這位AS青年來說,這是個複雜的心智理論,短時間無法解釋清楚。結果當然被家長投下不信任票了~XD

       無獨有偶。有個大亞斯青年畢業三五年了都沒工作經驗,他問我若投遞104有沒有可能會產生工作機會?我回他得寫清楚這五年的空白,為什麼沒工作?他說因為我有亞斯伯格啊。那口氣就像花媽腦袋有問題,不懂我為什麼問這種腳頭伕想也知道的簡單事?於是,我問他要不要來我們店當志工。因為他畢業多年了都沒工作。最好有點工作經驗。但他馬上拒絕了我說:「網友不安全」。我哭笑不得。還是回了很重要的官方答覆:「你弄錯了,一般人不會覺得妳跟我的對話是網路交友,他們會覺得妳在跟專家求助」(歹勢,情急之下,我很不要臉又心虛的用了專家這種字眼)。妳可以把「認識花媽」這個連結給爸媽看。

       我心裡有個OS,心想拜託哦,我們已經在大亞斯社團相處兩年半了好嗎還說什麼網友不安全。我小小心靈受了創傷,把這件事告訴另一個特教老師。熟知亞斯性格的老師又繼續補一槍: 妳們只不過是「交往兩年半的網友」…
寫這篇文其實重點是想提醒大家,最近我遇到的幾起對『朋友』一詞嚴重誤解的孩子發生的事情,覺得很遺憾。孩子因為想搏取友誼,男生要女生脫衣服拍照片給他,她馬上拍了,line傳給對方--她怕不傳,對方不當她是朋友 更有甚者發生性行為、懷孕等兩性糾紛議題都提早出現了。

       我還遇到個學長,慫恿我們的大孩子跟人援交。我警告對方,該學長卻輕描淡寫的說:「我只是跟他開玩笑,這一看就知道是開玩笑啊,誰會去當真?」 我嘆了口氣,的確是如此,但我們這群單純的ASD孩子,有可能人家故意挖陷阱給他跳,他就跳進去了,所以請家長們提早跟孩子討論這個問題。


真朋友覺得你就是你,壞朋友試著控制改變你  
 https://goo.gl/ZzXovn

       其實我在網路上查詢『朋友』的定義描述,我覺得還挺清楚的,因為不管虛擬或實體上都可以成立:

朋友是指人際關係已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人,通常是指沒有血緣關係,但又十分友好的關係朋友通常會對對方誠實、忠心,以及先為對方著想。他們的性格、口味、興趣等都可能很相似,而且可能經常一起活動,他們亦可能互相幫助,例如聆聽對方煩惱和給對方建議。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朋友是能夠信任的伙伴。

《季刊》別用過時方法教出刺蝟少年

       這期翻轉教育內容,編輯部推薦知名教養家盧蘇偉著作:「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別用過時方法教出刺蝟少年」,   2014年由天下生活出版。
沒有刺蝟少年,只有沒有被了解、被真正愛過的孩子!「爸媽」,是每個人都熟悉的名詞,卻是最困難執行的角色,沒有一定的劇本,可以照著做、精準無誤地教出我們要的孩子。觀念和想法的改變,需要「學習」;正向態度和習慣的改變,需要重覆的「練習」。

【圖文來自天下雜誌網文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

內容摘要:
33個兩代溝通的真摯故事,現代父母教養焦慮的必讀錦囊。
「盧老師,孩子沉迷網路當低頭族,功課一落千丈怎麼辦?」
「盧老師,孩子一言不合就摔門、罵髒話,不用管嗎?」
「盧老師,孩子窩在家準備研究所好多年,當啃老族對嗎?」
當孩子的言行異於期待,你是否對他說過,「你一直很棒,我相信你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做好父母也沒有教你「搞定」孩子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從父母自身的檢視,先把自己搞定了,知道內在的擔心和恐懼是什麼?讓自己做一個能夠「安心」的父母。藉著別人的經驗,在生活事件中持續練習,才能改變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我們和孩子一樣,正在摸索和成長,要學習放下「要改變對方」的想法,練習用「了解」和「賞識」的角度,與另一半和孩子共享一份愛與成功的經驗。了解「放下管教」,用學習的心去看待每一事件的發生,你會很愉悅的享受身為父母的這段美好旅程。

本書特色:
       當父母賞識孩子的獨特、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時,家中不會有刺蝟小孩。無論你是青少年或空巢期的父母,陪伴孩子是一趟不斷學習的旅程,看著書中的故事,你將找到陪孩子成長的四大助行器。

賞識:相信我們擁有最好的兒女,無條件欣賞孩子的獨特
傾聽:用心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愛才會流動
改變: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改變了,孩子才能蛻變
陪伴:把人生的功課還給孩子,陪他共享生命的成長經驗

作者:盧蘇偉
台北大學犯罪學碩士、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畢業、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20多年,著作四十多本,他的成長故事由大愛電視台拍成連續劇《喚醒心中的巨人》;曾帶領受觀護少年騎獨輪車環島,拍成紀錄片《飛行少年》,並改編為八點檔連續劇在華視播出。盧蘇偉曾走過艱辛的成長路程,智商只有七十,他輸在起跑點上,什麼都比別人晚。讀過國中啟智班,念高職,花了七年考了五次大學,二十五歲才因退伍軍人身份加分考上,五十歲讀博士班,他的生命創造了教育的奇蹟。